自2025年3月起,三峡集团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长江流域持续开展金沙江下游-三峡梯级水库联合生态调度现场监测,重点评估叠梁门分层取水、基荷调度及人造洪峰调度对鱼类繁殖的影响。科研团队在金沙江下游(乌东德、白鹤滩坝下)、长江上游保护区(宜宾、江津)、三峡库区(涪陵)及中游(宜都、松滋河、虎渡河)等8个断面开展调查,监测鱼类多样性、产卵量及栖息地状况,累计开展乌东德、白鹤滩坝下及宜宾江段超100天监测,江津段48天;同时在三峡库区涪陵段开展25天粘沉性卵鱼类监测,宜都江段超50天漂流性卵鱼类监测,完整记录生态调度对鱼类自然繁殖的影响。
下一步,国家工程中心科研团队将深化数据分析,优化生态调度方案,为长江水生生物保护提供科学支撑,助力流域生态修复。 (撰稿:郜星晨、叶孜 供图:郜星晨)
流域监测点位分布图
显微镜下的粘性卵-鲤
显微镜下的漂流性卵-四大家鱼
孵化出膜后的粘性卵鱼苗-鲤
孵化出膜后的漂流性卵鱼苗-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