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规模宏大,涉及的专业范围广,技术复杂,施工难度大,这是人类向水电建设科技高峰的又一次勇敢地探索和攀登,也是对广大三峡建设者的一次严峻考验。要将中华民族百年的梦想变为现实,要不负党和人民的嘱托,我们就必须发扬“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开拓创新”的三峡精神。
一、 团结协作是三峡工程建设的保证
三峡工程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及千秋”的光荣事业,同时也更是一项复杂、繁重的系统工程,是必须集众多集团、集体的综合优势才能圆满完成的集体成果。没有一种虚怀若谷、团结协作的精神,也就无法完成。“团结协作”,是三峡精神之首。三峡工程建设实行招投标制管理模式,参建四方,施工各项目、各标段,工作责任有分工,但又是一个必须协同运作的整体,没有各个方面的协作,三峡的整体优势将化为乌有,三峡的任何一个单项目标、阶段目标也不可能实现,因此,团结协作是三峡精神的核心。
三峡工程是一个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巨型工程,是一个有机整体,不同工序间的衔接、不同工种间的配合、不同标段间的协调都要求建设各方的团结协作。新的建设管理体制要求建设各方职责分工明确,同时也更强调参建各方间的团结协作、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凝聚各方力量,优化资源配置,发挥系统的整体优势。在9年的建设过程中,大家形成共识:只有各方紧密协作,建立一个融洽和谐的外部环境,才能将各方的力量凝成一股强大的合力,提高工作效率,加快三峡工程建设。为了加强各方的团结协作,三峡工程建设各方建立了多层次协调例会和定期协商制度,在工程建设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只要工程有需要,有关各方都会“急工程之所急”,克服自身困难,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这一切,没有一种团结协作的精神是办不到的。
二、无私奉献是水利水电行业的传统精神
奉献,是水利水电行业的传统精神,也是新时代的要求。当前,在注重经济发展和物质利益的同时,要特别强调奉献。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小集体与大集体发生冲突时,除了在效率优先的前提下尽可能公平地处理物质利益关系之外,要更多地发扬奉献精神。“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要更多地用精神的力量来支撑个人和集体的思想行动。在广泛提倡和弘扬奉献精神的同时,必须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坚决执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充分发挥物质利益的持续性激励作用。
水利水电工程的性质决定了水利水电建设者必须具有一种“带走的是荒凉,留下的是? 被?钡姆钕拙?瘛T谌?峡工程建设中,这种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精神更是必不可少。开工9年来,许多三峡建设者每年的工作日都达到了三百多天,有的建设者自来到三峡工地几年间都不曾“回家看看”,妻儿的思念、父母的期盼,都被深深埋在心底。他们当中有献身中国水利水电事业几十年的院士劳模、高级技术人员,有在一线终年辛苦工作的工人和施工监理人员,他们来到三峡工地心中就应该有一个信念:要实现中华民族的百年心愿,要献身三峡工程,为三峡工程多奉献一点光和热。
三、责任重于泰山,严谨务实是根本
起源于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实业计划”是务实的产物。三峡工程首先是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伟大科学实践活动,因此从事三峡工程建设就必须具备科学严谨的精神。严谨,不仅表现为理论的严谨,逻辑的严谨,技术的严谨,而且表现为工程建设管理的规范化要求的严谨,是三峡建设者们在三峡工程建设中科学与实践密切结合的严谨。责任重于泰山,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工作负责的作风,它首先是一种社会责任意识:一是对工作负责,三峡只有一个,任何一个规划决策的失误,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二是对国家负责,对党中央,对国务院负责;三是对全国人民及被福荫的子孙后代们负责;四是对历史负责,经得起历史和时间的检验。
全体三峡建设者牢记周总理“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教导,在工程建设的时刻都保持着一种尽乎苛刻的严谨作风。曾经有一次,在对底孔闸门安装螺栓的抽样检查中,发现一个试样强度不合格,三峡建设者硬是在上万个螺栓中将这批螺栓全部拣出。从每一个数据、每一张图纸到每一条焊缝、每一个螺钉、每一道工序,三峡建设者都应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进行充分准备,严格检查,力求做到万无一失,不留隐患。每一位三峡建设者心中都知道“三峡无小事”和“对三峡工程怎样的要求都不过分”,“三峡工程质量责任重于泰山”,要对工程质量负责到底,决不能遗祸子孙。
严谨务实的精神也表现为敢于正视自己不足和失误,变压力为动力,认真改正自己的缺点。正是这种严谨务实的精神,才保证了三峡工程建设高效率、高质量、有秩序地进行。
四、开拓创新是事业发展之本。
三峡工程作为世界巨型水利工程建设,又处于我国水电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时期,无论从技术上还是从管理体制上都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因此三峡工程建设必将面临着许多无法预见的新情况、新问题,唯有根据施工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不断地 在理论和技术上有所创新,有所发明,有所进步,在技术上和体制上大胆开拓创新,不断根据变化了的实际情况提出建设的新思路、新模式、新战略,才能够保证三峡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
三峡工程是迄今全球最大的超级工程,其建设周期之长,投资之多,技术之复杂,设计施工之艰难,都是前所未有的。为了顺利进行三峡工程建设,三峡建设者在科学论证和试验的基础上,大胆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和新工艺,对加快三峡工程建设的进度,提高工程质量,节约工程造价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三峡二期围堰工程,防渗墙深达80多米,挡水水头高,墙体在挡水运行过程度变形大,三峡建设者经过多年的技术攻关,大胆采用柔性混凝土防渗墙,保证了围堰防渗系统的安全,二期围堰渗水量只有原设计允许值的10%,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三峡二期主体工程需完成混凝土浇筑1800多万方,并且工程结构、施工环境和施工条件复杂,工序间干扰大,混凝土浇筑强度前所未有,通过对世界上各种先进设备进行广泛考察对比,并进行生产性试验的基础上,三峡工程率先引进了6台塔(顶)带机作为二期工程的主要浇筑手段,并结合施工生产,完成了浇筑工艺的优化和施工人员的培训,正是这一开拓性的创举,使三峡工程在1999当年开始浇筑,当年突破世界纪录,并在2000、2001年连续刷新混凝土浇筑强度的世界纪录。
在建设管理体制上,三峡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经验,项目法人负责制与工程建设的国际惯例“接轨”,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应运而生,构成了运用市场机制建设和管理工程的“三峡模式”,这对于及时解决参建各方的利益冲突,协调和凝聚各方的力量,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都具有重大意义。
三峡精神是与三峡工程建设实践和我们的时代精神紧密联系的,它也必将随着工程的进展和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充实和完善。今后,我们更将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接再厉,不断弘扬和发展伟大的三峡精神。相信当三峡工程竣工时,我们留给后代的不仅是一座宏伟壮观、受益无穷的三峡大坝,更有一种永不磨灭、催人奋进的三峡精神!( 长江委三峡工程代表局 林文亮 郑 文)
发布日期:2002年07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