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集锦路2号

邮编:443100

电话:0717—6766484    0717—6766440

北斗 大海 中华鲟

2025-04-21

  4月15日,三峡集团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国家工程中心)在长江口水域启动第三次中华鲟海洋放流调查。此次放流入海的中华鲟中,有3尾搭载三峡集团联合国内相关单位共同研发的国产自主卫星标记,这标志着我国在中华鲟全周期保护研究中实现“技术自主化”关键突破。

  作为典型的江海洄游性鱼类,中华鲟的生存繁衍依赖长江与海洋生态系统的协同作用。目前,其降河洄游、溯河产卵等长江生活史已基本明晰,但在海洋中的分布范围、迁移路径及育肥规律等核心信息仍存空白。

  ▲携带卫星标记的中华鲟放流长江口水域 本文摄影:杨津

  为破解中华鲟海洋生活史关键谜题,国家工程中心分别于2021年、2022年开展了两次中华鲟海洋放流调查,初步摸清中华鲟在长江口水域活动范围、水深等情况。此次放流10尾携带卫星标记的中华鲟成体,将进一步获取更详细的数据,有力地支撑中华鲟海洋生活史研究。

  ▲放流前工作人员认真检查卫星标记

  “掌握这些数据,是构建中华鲟全生活史保护体系的关键。”国家工程中心科研人员表示,此次调查将利用卫星标记,对成体中华鲟在长江口及周边水域的迁移轨迹进行深入探索。

  据科研人员介绍,放流中华鲟身上携带的卫星标记,会在设定时间从鱼体脱离浮上海面,与卫星联系后向科研人员传递中华鲟迁移轨迹和水深、水温等环境信息。本次使用的卫星标记中,有3枚为国家工程中心联合国内相关单位共同研发。该标记历时三年攻关完成,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次实现了卫星遥测技术体系及硬件产品的国产化,在搜星速度、数据采集种类及数量、传输数据自主可控以及制造成本等方面,较之进口竞品有突出优势。

  ▲三峡集团联合国内相关单位共同研发的国产自主卫星标记

  本次放流作为自研卫星标记持续测试优化工作的一部分,相关测试数据将为自研卫星标记全面赶超国外同类产品提供技术支撑。

  农业农村部渔政保障中心、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执法总队对放流工作进行现场监督指导,自然资源部东海生态中心、上海市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研究中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上海大学等单位参加此次放流活动,并与国家工程中心进行技术交流。

  转自三峡小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