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集锦路2号

邮编:443100

电话:0717—6766484    0717—6766440

单位简介

  中华鲟研究所是我国首个因大型水利工程兴建而设立的珍稀鱼类科研机构,隶属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研究所于1982年经水利部批准成立,是三峡集团水电开发中鱼类物种保护的技术支撑、水环境保护的创新平台、宣贯生态环保理念的科普窗口。研究所的主要职责:负责水利工程与水生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研究;根据枢纽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峡集团要求,开展珍稀特有鱼类物种保护及技术研究;负责三峡集团在长江流域梯级枢纽水生生态监测、增殖放流及效果评估;负责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科普宣传及公共教育,传播三峡集团环境保护理念。

  目前,研究所已经形成了科研、生产、科普三大功能板块。其中,科研板块以“三峡工程鱼类资源保护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为支撑,重点发展珍稀鱼类物种保护、水生态修复、养殖技术研发三个学科方向。生产板块以珍稀鱼类梯队养殖、繁育、放流为主要任务,养殖着国内梯队齐全、数量最多的中华鲟子一代和子二代亲鱼种群以及长江中上游100余种珍稀特有鱼类种群。科普方面以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为平台,重点宣传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理念,常年组织开展社会化放流、中小学生研学教育等活动,展示三峡集团生物多样性保护和长江大保护工作进展和成果。

  通过40年的努力,研究所在以中华鲟为代表的珍稀鱼类研究保护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果。取得子二代中华鲟全人工繁殖突破并连续取得成功;构建中华鲟人工种群遗传谱系;取得中华鲟早期性别鉴定技术突破和中华鲟单雌性繁殖技术突破;率先取得长江上游指标性物种圆口铜鱼、长鳍吻鮈繁殖成功等。多项技术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截至目前,中华鲟研究所已累计放流各类长江珍稀特有鱼类逾1100万尾。构建了覆盖长江中下游近1800公里的中华鲟洄游监测网络,实施野生中华鲟资源和放流中华鲟的流域化监测;连续12年实施三峡水库生态调度,开展四大家鱼自然繁殖效果监测,不断指导优化三峡水库调度方式,促进长江中游渔业资源恢复。

大事记 流域保护

开启中华鲟海洋生活史研究

2020

农业农村部宜昌中华鲟保护基地挂牌

2019

鲈鲤人工繁殖技术取得突破

2018

突破中华鲟早期性别鉴定技术

齐口裂腹鱼人工繁殖技术取得突破

2017

长江珍稀鱼类保育中心挂牌
中华鲟研究所三峡实验站成立

成功构建中华鲟人工遗传谱系

2015

中华鲟研究所乌东德实验站成立

2014

圆口铜鱼、长鳍吻鮈人工繁殖技术取得突破

2013

首批人工诱导的雌核发育中华鲟在研究所实验室内诞生

三峡工程鱼类资源保护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挂牌

2012

厚颌鲂、岩原鲤人工繁殖技术取得突破

2011

启动四大家鱼生态调度工作

中华鲟研究所向家坝实验站成立

2010

中华鲟子二代全人工繁殖技术取得成功

2009

中华鲟自然繁殖监测工作启动

2008

停止科研性捕捞

中华鲟活体无创伤取卵技术取得突破

2000
1995

大规格中华鲟养殖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幼苗成活率大幅提高。

更名为中华鲟研究所

1993
1985

采用人工合成激素代替脑垂体催产中华鲟获得成功

首次放流

1984
1982

水利部发文成立三三0工程局水产处